社會事業介紹

社會事業介紹

什麼是社會事業(Social Enterprises)

簡單的說它是在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間,找到一條解決社會問題的新途徑!過去非營利組織運用慈善捐助與政府的資源,從事福利服務,來解決社會需求甚至於引導社會的改變;而企業的運作,往往被視為資本主義下追求利潤的過程!但,社會事業卻巧妙的結合非營利組織追求社會價值、企業追求利潤的特性。

它是一個運用企業的策略、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事業體!

社會事業的辨識原則有:

  • 「社會事業」必須同時達成社會性目標和經濟性目標

它不能像純粹的公益慈善行動,必須仰賴社會的捐助或政府的資助而存在,需要維持一定營運的績效以追求其永續性,但也不能像一般的企業以追求利潤及創造股東權益為目的。

  • 「社會事業」必須有具體的社會性目標

社會事業在成立之前就必須有具體的社會使命與目標,這些目標大多對焦於對社會邊緣、相對弱勢的問題改善或環境維護與改造。廣泛性、抽象性或指定受益人的社會性議題可能讓社會事業過為廣泛而稀釋它的社會價值,也會讓社會性目標無法被監督與衡量。

  • 「社會事業」所創造出的利潤,必須用於貢獻社會

它的盈餘(我們稱它為回流性資源)必須投注於所關注的慈善行動,用於解決社會問題或創造社區的福祉,部分的盈餘也可回到「社會事業」本身,維繫它的永續性與更多的影響力。

  • 「社會事業」的主體與存在的形式是多元的

它可以是附屬於一個非營利組織,例如基金會、協會或社區組織(例如台灣),但也可以一種「公司」的型態存在(例如香港、東協國家),部份社會事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甚至透過立法將「社會事業」視為一個獨立法人(如英國)

  • 「社會事業」的自律與他律

社會事業無論是在創業的籌設階段、營運或回流性資源的再利用過程,均應該比一般企業有更高的責信度,並且關注其治理的問題。
 

在台灣,「社會事業」的發展迄今,仍無一個全面性與具共識的定義,也沒有法律或官方的管理規範,但「社會事業」的策略與模式,其實早在台灣的非營利與社區組織中存在,以活潑、多元的樣貌積極的投入在對社會的改變,這也是協會成立的緣起,而您的參與是讓台灣社會事業成長的動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