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崗部落產業發展計畫
社會事業發展協會 2008/12
公益發想
今年「晨星」幫泰岡部落銷售了兩千盒水蜜桃!這讓泰岡部落開始體驗到,原來透過「直銷」的獲利,遠較將水蜜桃批給盤商來得高,而辛苦、弱勢、邊陲農民的生計也比較能獲得保障。
但,「晨星」能每年都幫泰岡推銷2000盒(或更多)水蜜桃嗎?一旦沒有了「晨星」,水蜜桃還賣得出去嗎?還是要找出一個部落產業發展的「永續方程式」,透過晨星的協助,讓部落具備產業規劃、經營、管理的能力而讓部落產業能永續的發展?
原住民產業發展源於複雜的文化因素與個別部落經驗,而各自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的協助資源與技術也大不相同,依據協會過去扶植經驗、實地訪視部落及訪談長期參與部落水蜜桃銷售之機構,提出本會對部落產業發展之階段性步驟、流程,以及現階段對不同部落發展產業之具體建議。
部落扶植計畫的階段性步驟
- 事業發展評估:對投入部落提供產業扶植,進行初步評估與扶植策略規劃。
- 初期產業扶植計畫:
- 持續一年的水蜜桃產銷週期間的輔導。
- 對部落水蜜桃的產銷進行規劃、人力培訓、產銷推動與績效評估工作。
- 中期的扶植計畫:
- 在農業產銷基礎上,發展部落的二級(農業加工)、三級(農業服務)農業,以增加部落與原住民收益。
- 培訓產業經營管理人才。
- 對部落產業的產銷、經營、管理進行計畫性的技術轉移。
- 部落的社區自主營造:對部落的生活、生態、生產、生計的整體發展,提供協助。
部落扶植計畫流程圖
泰岡部落事業發展評估&初期扶植計畫具體作法
- 現況簡述
往年均由大盤直接向個別農戶收購,近兩年經由公益報導及企業協助,而開始有客戶直接向部落訂購禮盒裝水蜜桃,由於部落缺乏組織與整體規劃,在品管、客服上有疏漏,也未系統化建立顧客資料,對次年銷售或永續經營無法產生累積效益。
- 計畫核心
在於結合企業資源,為部落帶來產業永續的新契機。這些資源的核心關鍵為「人才與團隊」,企業與社會寶貴資源不應用來支持特定一家一戶或少數人的成功,而需要投入專任駐地人才,藉以組成與培育當地「執行團隊」,凝聚多數部落居民的共同概念與行動,建立部落產業永續經營基礎,才能發展整體部落經濟與生活。
專任人員駐地服務完成下列工作:
- 建立共識與工作團隊
- 完成水蜜桃產銷發展計畫
- 基礎產銷硬體、設施建設
- 產銷制度建置
- 行銷、品管、客服制度建置
- 產銷人才培訓
- 營運績效&部落產業永續經營資源評估
有鑑於多數部落居民不易信任外部人員,且為尊重部落生活文化與價值觀,避免外部人員片面、強烈的主觀介入,導致扶植計畫無法深植部落,故需派駐適當特質之專任人員在一定時間內長時間與部落居民溝通、建立信任關係,協助部落籌組產業發展與經營團隊,規劃與執行初期水蜜桃產銷計畫,降低水蜜桃產業靠天吃飯的風險,並對中、長期發展提出具體評估及建議方案。
專任人員工作內容說明
- 部落產業調查
- 部落資源盤點與資料建置
水蜜桃暨其他農產品
天然環境&基礎建設
文化特色&工藝品
其他
- 部落共識與人力發展
人力資源普查&資料建置、人才培訓
產業議題的討論、溝通、凝聚共識
- 部落未來產業發展之評估與建議報告書:含泰岡部落、新光部落
- 泰岡水蜜桃產銷規劃與導入
經營管理工具、技術、志願服務人力之導入
- 水蜜桃產銷硬體建置評估
- 行銷、品管、客服制度建置
- 成本控制、財務管理概念導入
- 企業資源與志工參與規劃
經費估算
- 泰岡營運費設定為「部落產銷合作」營運基金,該基金投入在藉由降低農民的投資風險來提昇農民對部落產銷合作的意願與動力,該營運也會有收入,扣除當年度盈虧後,全部留用發展部落產業。
- 本方案除上述費用由晨星公司贊助(由協會開立捐贈收據並專案專款專用),亦將透過本會導入各項營運專業資源。
預期效益
- 建立泰岡部落產業永續發展的機制,並得以持續、具體落實在實務運作中。這些機制包含銷售服務系統(含網站)、品管流程、顧客資料庫、財務系統、社會資源與公益參與等系統。
- 提交尖石鄉原住民部落未來產業發展之評估與建議報告書,作為中期發展計畫的依據。
- 98年透過本計畫銷售四千盒水蜜桃,營業額2,000,000元,並逐年增加透過本計畫機制銷售的比重,不但能增加農民收入,並可以產生收入作為未來部落產業發展的營業母金,逐年達成自給自足、獲利回饋部落的經營目標。
- 部落營運共識的建立與人員培力。